Google Analytics 工作階段介紹、定義

Google Analytics 工作階段介紹、定義

July 30, 2018

·

6 min read

google analytics 網頁的左邊欄位,點開目標對象、客戶開發就會發現滿滿的工作階段,如果不懂工作階段的定義,那你裡面的相關數據可能會看不太懂,很久以前我有看過舊版的官方介紹,看完其實一知半解,一直以為工作階段會近似於入站或是使用者,然後有時候看數據就用猜測的。例如說單次工作階段頁數,雖然知道是瀏覽頁數除以工作階段,但你在交叉比對其他數據的時候,就比較難分析出真正原因。

官方文件: Google Analytics 工作階段

工作階段定義

官方定義是『 工作階段代表指定期間內在網站上發生的多項使用者互動;舉例來說,一個工作階段可能包含多個網頁瀏覽、事件、社交互動和電子商務交易』,簡單講就是當使用者進入網站,那一刻起就算一個工作階段,沒有所謂使用者進來一跳出,沒有計算到工作階段,他跟網頁停留時間邏輯不一樣,不是依靠節點相減計算的。

一般正常流程

使用者輸入 https://ianccy.com =>

載入網頁 (計算為一個工作階段) =>

點擊連結 進入一篇文章 (總共只算一個工作階段) =>

wow 文章太長拉 離開

整個流程的工作階段 = 1

在複雜一點解釋就是使用者在你網頁中同一頁停留 30 分鐘 (ga 預設 30 分鐘)以內,都算是一個工作階段,如果超過 30 分鐘,那會再加一個工作階段。

使用者停留過久流程

使用者輸入 https://tw.yahoo.com/ =>

進入首頁 (計算為一個工作階段) 時間 7/30 20:00 =>

點擊連結 進入新聞 時間 7/30 20:05 =>

(開始發呆滑手機) =>

回來繼續看新聞 (超過30分鐘 加一個工作階段) 時間 7/30 20:40 =>

再點一下其他篇新聞 時間 7/30 20:45 =>

看完 離開

整個流程的工作階段 = 2

另外還有一個特例就是每過一天,都會重置工作階段的計算時間,假設我是 23:55:45 進入網站,會在 23:59:59 被停掉這次工作階段,然後在 00:00 重新計算一個工作階段。

記得舊版的 ga 介紹滿容易誤導的,我以前一直把使用者當作工作階段看,然後過一陣子又把他當入站看,因為網頁總入站有時候都會等於總工作階段數 (正確來說工作階段可能會大於入站數),我是學習到後端 session 觀念才恍然大悟。

工作階段 瀏覽量關係

記得以前被主管問過,網站 kpi 要用工作階段、還是網頁瀏覽量? 如果真的一定要分,我是把轉換型網頁分為工作階段,把工作階段視為可能發生轉換的機會,增大使用者,轉換機會就越大。廣告類用網頁瀏覽頁看,而廣告類型就看做越多瀏覽量,廣告曝光量就越大,收入也越高。雖然我自己是覺得兩個應該都要看拉,交叉比對才能更了解到底使用者都怎麼用的。

簡單來說就是分析網頁用瀏覽量計算,看使用者就用工作階段。因為工作階段是以使用者角度在看的,所以今天跟使用者的分類有關,都會是用工作階段計算的,例如年齡啊,客戶來源啊,因為你要分析的是使用者。

但網頁內容是以網頁為角度看數據,計算準則變為不重複瀏覽量。另外還有 ga 的所有數據都是計算出來的,所以數字怪異,應該先確認好定義,在依照加減乘除的的相關數據,去找出不同原因。